藝術與教育

服貿座談會 政大生砲火猛烈2014-03-31 10:16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服貿引爭議,官員與學者專家唇槍舌戰。政治大學31日舉辦服貿系列專題座談會,邀請政府官員與學者與談。不僅正反兩方砲火猛烈,台下師生提問也拳拳到肉,針對勞工、衝擊產業、非法移民、房價炒作等議題發問,現場宛如一場辯

服貿座談會 政大生砲火猛烈2014-03-31 10:16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服貿引爭議,官員與學者專家唇槍舌戰。政治大學31日舉辦服貿系列專題座談會,邀請政府官員與學者與談。不僅正反兩方砲火猛烈,台下師生提問也拳拳到肉,針對勞工、衝擊產業、非法移民、房價炒作等議題發問,現場宛如一場辯論大會。

政治大學首次以「服貿,你服了嗎?」舉辦服貿思辨座談會,並邀請經濟部次長杜紫軍、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中經院副執行長李淳、國發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分別擔任正反方交互發表意見。現場座無虛席,主辦單位指出,網路報名僅2小時就額滿,相當踴躍。甚至有不少學生會後抱怨提問時間不充足,難伸拳腳。

當外交系大一的學生問到,目前政府對於衝擊產業的影響評估,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回應說,政府已經針對26項產業,包括成衣、鞋子、紡織品、陶瓷、家電等做出影響評估,並列出補救預算。服務業則是從去年開始評估,此次可能會受到負面衝擊的有美容美髮、印刷、中藥批發、洗衣等4項,因此政府將以三階段的體質輔導階段、轉型輔導階段和救濟來撫平服貿對我國的影響。

【不會變成香港第二】政大法律系副教授陳志輝則指出,目前台灣已經有4.3萬名非法外籍勞工逃竄,未來開放恐怕會讓非法的人口流動更嚴重。杜紫軍強調,大陸來台的人是老闆、而非員工,「我國對大陸來台投資是層層控管,我們都會透過明查暗訪的方式只要3個月沒有營業,國稅局就會要求他們必須關門。且每年都定期有兩次查訪,情治單位也會調查這些來台陸資是否有經濟犯罪疑慮。」

另外針對教授擔心大陸企業恐怕會讓台灣房價如香港般高漲,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強調,台灣從2001年就已經開放陸資來台買房子,但只能買不能住,且一年總量不能超過400戶,因此從以前到現在也不過才150戶。但香港是對大陸入境人數、買房沒有管制;杜紫軍也說,大家不應有過分嚴重的恐懼心理,台灣對陸資購買辦公室要審區位、審面積、審經濟規模等,管制非常嚴格。

【民進黨遭打臉】政大東亞研究所所長寇健文則問到,馬政府此次談判在考慮政治因素上做得不夠周到,未來民進黨若執政該如何解決?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強調,台灣的對中政策已經不是任何政黨可以完全壟斷,民進黨沒有預設兩岸未來的關係,但重視民主程序。就實際交流而言,希望能與中國保持距離,其意思是包含簽定FTA與各種符合形式的交流,而非一味地從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

但中經院副執行長李淳提醒,現在我國與他國的區域經貿協定在商談之前,各國會問的問題就是「你準備好了沒?」、「美國點頭了沒?」、「中國有沒有反對?」李淳回嗆洪財隆說,民進黨說自己不反對自由貿易,但身為政黨不可以罵完就算了,而是要提出實質的政策與作法。

【大陸勞工未開放】有政大勞工系的學生認為,雖然政府指出,「因自由貿易而失業」的勞工只要提出證明,便可以延長失業給付的發放,但實際上要證明自己是因服貿的簽定而失業非常困難。另外他也擔心,陸資來台會導致民間薪資有虛價競爭的情形,連帶影響已經很低靡的勞工薪資。

林祖嘉說,此次協亦沒有開放中國勞工來台,因此會僱用我國勞工,進而帶動工作與薪資成長,並不會打壓薪資。目前經濟部編列982億的補救預算主要是放在勞工轉業以及企業升級的融資貸款,至於舉證問題,主管位會審核,並且從寬認定。「其實大家說到底就是擔心中國因素,但我們不應讓恐懼說服我們,而是要讓證據說話。」

【正反方仍無共識】「我們並沒有遵照WTO的開放規定,因為我們對中國大陸非常苛,開放程度非常低,這就是我們所考慮的大陸因素。」杜紫軍補充,即使我們無法順利在3年後重啟談判,也可以再透過第8條開啟緊急磋商。「服貿並不是不能更改,而是一更動就會回到原點,因此如果沒有立即性的影響,透過內含急救條文修改。」

但洪財隆仍認為,FTA不只對國家的經濟利益影響不明顯,恐怕還會因此崩壞台灣的民主制度;國發所特聘教授童振源也說,經濟開放對台灣幫助非常有限,因為開放不夠多,因此依照現在的戰略,不能解決我國的經濟問題,必須要重新思考台灣在全球經濟整合上的戰略。他認為,應該要透過公民投票來解決各界的疑慮。

反反服貿 要學生回家(3) (圖)

Close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當代青年藝術家 重社會關懷2014-03-31 07:59

台灣當代青年藝術家以「繪畫」、「攝影」與「動畫」等現代創作形式,探究台灣地方的生活場景與空間意象!分別由風景繪畫家許旆誠、寫實攝影家陳伯義與動畫創作新銳陳敬元,展現對台灣地方空間的社會關懷。

陳伯義展出的攝影作品包括從廢棄屋裡遺留的物品,到遺留物品拿走後,在廢棄家屋裡的殘留痕跡,以及透過殘破窗外凝視工業環伺的景觀,都利用影像記錄了2007年至2008年高雄港一座漁村「紅毛港」的拆遷過程,目的是希望關注工業開發計劃中,被遺忘的當地生活價值。

許旆誠展也展出近期的作品「島嶼誌」,透過油彩與壓克力顏料來描繪,一座虛構島嶼上發生的故事,隱射臺灣現今所處的位置。而陳敬元的作品也傳達了屬於他這一代對於現有社會狀態與位置的認識。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展覽以「所在」為主題,目的是探討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精神歸屬,三位藝術家也透過「所在」,描繪出台灣文化地景與生活事件,並希望藉由青年藝術家創新與社會關懷的藝術視角,來介紹台灣人民所生活的地方,未來也藉此向紐約觀眾,展示台灣藝術文化的「所在」。

「所在:臺灣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是由文化部指導與贊助,訂3月27日至5月30日於紐約臺灣書院展出共計16件的作品。

台灣當代雕塑 展現傳統創新美學

12位台灣當代雕塑大師將台灣雕塑藝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階段性的作品展出。這12位都是華人雕塑界獨領國際的台灣之光,主辦單位台灣雕塑學會希望在文化與創意掛帥的知識型社會中,梳理台灣當代雕塑家的作品脈絡。

策展人楊奉琛表示,為了國父紀念館植入藝術的發想與推廣,希望在台灣半世紀以來的政治改革與經濟建設中,回顧台灣雕塑家共同打造的雕塑藝術史,並融合現代雕塑家對未來雕塑的想法與不同媒材運用的思考。

其中,已故雕塑家楊英風大師最具特色,不僅展出晚年開始利用不銹鋼材質,表現「大自然」景緻,且培育出知名雕塑家「朱銘」,展現出作品豐富的生命力。楊英風也多次為地方空間創作景觀裝置,不論是放置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的「鳳凰來儀」,還是放置於紐約曼哈頓華爾街上的「東西門」,簡潔的方型中,挖出一個正圓形,具有東方以空為境的美感。

這12位雕塑家分別是早期的楊英風、何恆雄、謝棟樑、鄧廉懷、王秀杞、李寶龍等6位傳統雕塑大師,帶來自1954年以來的作品,展現出台灣逐漸邁入經濟發展的時代;楊奉琛、施力仁、陳齊川、邱泰洋、簡志達、游元隆等6位近代雕塑家,也將帶來「現代雕塑」作品。

「雕塑臺灣‧翼展奔騰—臺灣雕塑家群展」訂3月30日至5月25日於國父紀念館生活美學空間展出34幅精彩的作品,引領民眾進入不同以往的雕塑世界。

青春樂助人 女學生獲志工獎2014-03-31 07:54

國內青少年志工表揚平台「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揭曉!宜蘭縣有5位女學生獲獎,志願服務精神獲得肯定。獲獎學生說,在服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富有,相信世界因為有她們,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黃麗鳳報導)

「我們的力量小小的,但相信,世界因為有我們,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舉辦第14年的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宜蘭今年共有5名高中職女生獲獎,宜蘭高商游婕筠獲得「傑出志工獎」,另外還有羅東高商邱珮雯、游舒婷、蘭陽女中林怡均與宜蘭高商周怡汝等4人,獲頒「奉獻獎」。

宜蘭縣長林聰賢接見5位青少年志工,表揚女學生們熱心服務他人的奉獻精神。

獲得「傑出志工獎」的游婕筠,長期在宜蘭家扶中心服務外,也熱心參與世界展望會飢餓30、童玩節親善大使、主辦蘭陽學子火車站志工活動,協助提行李、陪伴長者通過月台、上下車,關懷弱勢,樂於助人。

奉獻愛心、志願服務,成為越來越多青年學生的志業,許多需要志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這群熱心學生的身影,將正向能量與幸福,傳遞給周遭。

(攝影:黃麗鳳)

情緒力大調查:超過六成孩子有「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2014-03-31 08:11

攝影:黃建賓

去年底,某國中家長買下半版報紙廣告控訴學校漠視霸凌一事,讓校園霸凌再度成為媒體焦點。家長擔憂卻沒有解決方案、學校在現行管理框架下無能為力、第一線輔導教師配備不足等等困境,又浮上台面。

為了探究當今國中小學童的情緒問題,《親子天下》透過問卷大規模調查四到九年級中小學生及中小學輔導教師,全面體檢學校與家庭的情緒環境。《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表示,問卷結果顯示近九成六輔導老師認為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是中小學生最大痛點。面對孩子日趨複雜的情緒變化球,學校現場、第一線教師的裝備卻嚴重不足。

在台灣推動兒童情緒教育十多年的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認為,當今一切問題行為的根源,其實都來自情緒。校園中的霸凌、衝突行為,真實反映出孩子在面對情緒時的困境。楊俐容表示:「情緒是自然存在的,感受沒有對錯。但情緒反應的恰當與否,以及情緒調節的方式則需靠後天學習。個人若能妥善地管理情緒,自我效能、學習成就、人際關係都會順利。」

發現一:有情緒障礙與困擾的中小學生愈來愈多
本次調查顯示,有近九成六(96%)輔導老師認為,近年來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這些學生在情緒的調整與表達上出現問題,包括外顯行為及內隱心理狀態,影響了人際交往或日常生活。

發現二:「課業壓力」與「人際感情」是中小學生的最大煩惱
五年前,《親子天下》曾調查三千多名中小學生的煩惱,「課業壓力大」排名第一。五年後,情況沒有改變,仍有六成多(61%)中小學生有此困擾,其次依然是「經常覺得心情不好、提不起勁來」。中小學生的前五大情緒困境有三項與學校或學習直接相關,有三成五(35%)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三分之一(33.33%)認為「上學很無聊」,而中學生的比例又比小學生高。

中華民國輔導教師協會常務理事、基隆中山高中國中部輔導教師郭英傑表示,中小學生若缺發學習經驗,多半不知如何管理情緒。國中生課業較難,無法理解上課內容更容易覺得壓力大,上學無聊。

輔導老師則指,來輔導室求助或諮詢的學生問題有近九成(87%)是「人際或感情困擾」,排名第一,中學生的比例又比小學生高;有近六成(58%)問題是「情緒困擾」,排名第二;「家庭氣氛不佳」,如:親子衝突、父母吵架、家暴兒虐等,也有五成一,排名第三。有近八成(79%)輔導教師認為,一般學生最大的情緒管理問題是「缺乏挫折忍受力」,小學生更逼近九成(89%);但輔導個案的情緒管理問題則以「衝動易怒」為首,高達73%。

許多專家認為中小學生的情緒、人際問題日益增多與少子化趨勢有關。台北市延平國小的輔導主任曾鈴惠表示,現今學生缺乏手足經驗,可能因此容易遭遇人際相處課題。

發現三:現場教師輔導裝備不足
近六成(58%)輔導教師認為,第一線任課老師的輔導知能不足夠。八成四輔導老師表示,任課老師會在第一時間將需要輔導的個案轉介給輔導室;但也有四分之一(25%)輔導老師表示,任課老師若遇到自己無法管理的班級經營或親師衝突,也不樂意求助輔導室資源。郭英傑指出,有些任課老師不願諮詢或求助輔導室,可能是擔心被認為「能力不佳」。

調查中,幾乎全部的輔導老師都認同學生應該接受情緒教育,但卻有三分之二(66.77%)的輔導教師認為,第一線任課老師或校方為學生安排的情緒教育主題課程或相關活動「不足夠或非常不足夠」。

除了任課老師以外,輔導老師的裝備同樣不足。近六成五輔導教師認為人力不夠,三成四認為所負擔輔導個案的工作量超出負荷,僅7%輔導老師還有餘裕規劃其他輔導預防工作。調查也顯示,有53%輔導老師擔任輔導工作的年資為3年以下。

延平國小引進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的EQ教育課,利用綜合領域課堂邀請受過訓練的志工媽媽入班教學,導師同步在旁學習。輔導主任曾鈴惠表示,課程實施一年之後,輔導案量就下降了68%,「可見情緒教育對孩子、老師班級經營,都很有幫助」。

發現四:面對負面情緒,孩子束手無策
本次調查也發現,多數中小學生不知如何有效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六成二的中小學生表示,如果心情不佳,不知該怎麼辦,國小生比例更接近七成(69%)。男生不善以言詞抒發情緒,五成以上(53%)國中男生就算心情不好,也不會說或寫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就算有煩惱或困擾,也不願向身邊大人求助。當中小學生遇到煩惱時,半數不會優先找老師訴苦;三成二不願和爸媽談,尤其是國中女生,64%不會找老師談,42%不會找爸媽聊。

調查發現,孩子有心事不願和大人講,有可能是「大人把孩子往外推」。六成二的孩子說,爸媽會在自己面前吵架;六成以上(62%)孩子表示爸媽曾對自己大發脾氣;一成四孩子目前正有親子衝突、父母吵架等「家庭氣氛不佳」的情緒困擾。

調查顯示,近四成(39%)中小學生表示老師曾體罰學生,二成三說老師曾侮辱學生。回答「老師會亂發脾氣」的學生中,有七成一說老師曾體罰、六成三說老師曾侮辱學生。由此或可窺見教師自身情緒的管理能力不足,更容易導致體罰與言語侮辱等不當管教。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裡,孩子面臨的挑戰愈來愈多,要處理的情緒課題也愈來愈複雜。親師生如何一起學習面對快轉的世界,情緒教育是當今最需要的解方。

調查說明
本次調查於2014年2月12日至3月7日進行,分別針對國小四年級至國中九年級學生,以及國中小專任/兼任輔導教師進行郵遞問卷調查。
其中,學生問卷係根據教育部公佈102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別資料,採分層比例抽樣法,共發出3,799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3,471份,回收率為91.4%;教師問卷則按分層比例,隨機抽取802所國民中小學寄出輔導教師問卷,最後共回收有效問卷數635份。

延伸閱讀:
1. 【現場觀察】誰把台灣少年考笨了?
2. 【情緒教育】情緒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竟是人際關係 
3. 【親密關係】娘家,是最美的地方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考季將近 學生焦慮上身2014-03-31 08:20

(中央社記者陳靜萍台中31日電)17歲小雁雖然功課名列前茅,每逢到考試前就會出現肚子痛、不好入眠且容易感冒,醫師表示,這是焦慮症傾向,最好求助醫師。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精神科醫師陳逸群今天表示,常見的焦慮症可分為恐慌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及慮病症等類型,會突然且反覆發作,且極度不安感加上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等,有時需要吃藥才能緩解,有些又是問題解決後身體也跟著好轉。

由於考季將至,首次國中會考一個月後就登場,許多家長及學生未知的升學競爭壓力,就會產生莫名的焦慮,醫師表示,最近因為考試壓力而求診的患者確實有明顯的增加。

陳逸群指出,適度的緊張感可以是進步的動力,但當壓力接踵而來產生莫名或是無故的緊張則稱為焦慮,若沒有適時的情緒抒發,則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

陳逸群表示,無緣無故的緊張,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壓抑住對某個事件的緊張,表面上說不在乎,其實心裡非常在意,患者會採取「災難性的思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睡覺也無法好好入眠,只能求助醫師。

陳逸群叮嚀,要避免焦慮症上身,要先讓自己跳脫災難性的思考,馴服自己的急性子,讓自己從完美主義的框框裡走出來,適度的跟家人及朋友分享快樂悲傷,讓情緒找到出口,如果狀況無法改善,最好求助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透過行為治療或是藥物治療讓疾病能得到更好的控制。1030331

上萬港生連署挺學運:你們是我們的榜樣2014-03-31 09:36

新頭殼newtalk2014.03.31 林朝億/台北報導

太陽花學運進入第14天,香港城市大學學生2度來台打氣,今(31)日下午5時帶來了1萬4千多份6所香港大學生連署。學生代表林穎嫺表示,「你們一定要撐下去、你們是我們香港的榜樣,你們一定會成功的」。

香港社會工作學生聯會外務副會長梁曉暘指出,上個星期他們就開始收集香港大學生的連署,第一次是3、4千份;這次是1萬多份,總共1萬4千多份。

香港學生在幾張畫著台灣的大字報簽上自己的名字。林穎嫺也呼籲大家,一定要撐下去,台灣學生是香港學生的榜樣,一定會成功的。

新聞相關影音

1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ku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