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藝文

NSO歌劇「女武神」明隆重登場

國家交響樂團樂季壓軸-歌劇《女武神》將於明天(10號)起在國家戲劇院隆重登場!適逢德國作曲大師華格納200歲誕辰,國家交響樂團以他代表歌劇作品《尼貝龍指環》中的第二部《女武神》向大師致敬!2006年國家交響樂團曾以音樂會形式演出全本《尼貝龍指環》,寫下亞洲首例,成為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的年度大事,這次演出更吸引法、德、義、加等國的古典音樂評論員來台報導。

傳統藝術人才 豫劇京劇大師教

【台灣醒報記者楊智強台北報導】兩位女演員一身京劇裝扮,和著傳統樂器的配樂,一左一右熟練的唱出了動人的戲曲,為傳統藝術中心的「演藝‧培育-人才培育成果展」拉開序幕。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9日表示,這次的人才培育計畫除了招募跨國際的大師前來教授外,在人才培育和未來觀眾的養成,都有一定的著墨,成果相當豐碩。

傳統藝術中心結合4個藝術單位,展開第5屆人才培育計畫,包括國光劇團、台灣豫劇團、台灣國樂團和台灣音樂館等都參與。采風樂坊團長黃正銘表示,「今年是人才培育計畫第5年,我們應再繼續做10年,為台灣培育一整世代的傳統藝術表演者。」

人才培育計畫共有4項,包括台灣豫劇團,為了讓兒童更認識豫劇的「豫樂園」;台灣國樂團辦理的「千鈞棒」,專門培訓國樂指揮家;加上國光劇團為培訓新生代演員推出的「京劇新苗」訓練營;還有台灣音樂館籌備的絲竹創作營等,傳藝中心以全方位的角度,為台灣培養傳統戲曲人才。

除了招募小朋友培養未來觀眾的素養外,這次的計畫也在培養台灣非常欠缺的國樂指揮人才。「世界上只有不好的指揮,沒有不好的樂團。」台灣國樂團首席客席指揮閻惠昌強調,樂團指揮對於表演的好壞扮演著決定性的關鍵,所以培養好的指揮非常重要。

從馬來西亞前來擔任人才培育師資的鐘啟榮教授表示,自己的外公曾是一位客家山歌的歌手,但後來卻沒有傳人,讓客家山歌失傳,他因此感到非常難過,所以他對技藝傳承有很大的使命感。

台灣重量級的傳統樂曲作曲家賴德和表示,20年前的傳統戲曲和西方音樂不但不可交流,甚至存還有敵意;但經過20年來的磨合和交流,讓彼此的界線逐漸消失,藉此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圖說:傳統藝術中心9日舉辦「演藝‧培育-人才培育成果展」,兩位京劇演員熱鬧演出。(Photo by 楊智強/台灣醒報)

葫蘆達人龔一舫 豐原展鏤雕

(中央社記者陳靜萍台中9日電)邁入第14年的葫蘆墩文化節14日開幕,邀請了南部葫蘆達人來相助,並加入藍染工藝,希望呈現台中豐原的在地文化精華。

因為喜愛葫蘆而開始種葫蘆,並進行葫蘆創作的葫蘆工藝大師龔一舫,與葫蘆結緣已經有30餘年的時間,他突破傳統匏藝,自行研發烙燒、鑲嵌、黏塑、染彩雕烙、鏤雕浮貼等各式工法,並嚐試在種植葫蘆時把藤打結做造型,呈現出不一樣的葫蘆特色。

龔一舫說,為了讓葫蘆收成時,藤結有自己的造型,他打斷了100多條藤,才找到打結的方法,今天他也在葫蘆墩文化中心現場表演葫蘆鏤雕技法,看著葫蘆雕刻逐漸成型,大家直呼「漂亮」。

由於葫蘆墩文化中心長期致力於藍染工藝的推動,這次葫蘆墩文化節活動,在同一空間中也安排了藍染展覽,來自新北市的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來也帶來真皮藍染工藝,讓大家一覽皮革藍生活的工藝之美。

今年葫蘆墩文化節系列活動,除葫蘆雕刻、藍染展覽外,還有豐原糕餅講座及東洋沖繩民謠表演,20日也將帶民眾悠遊豐原進行文化資產深度之旅。1020709

南德科堡博物館展台灣鳴蟲

(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9日專電)德國南部巴伐利亞邦科堡(Coburg)的「自然科學博物館」與中華民國駐德國代表處慕尼黑辦事處合作推出「台灣鳴蟲特展」,展期由7月上旬至12月31日。

特展展品是由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製作提供,有圖文、模型,還有敲擊可發出仿蟲鳴的樂器。

駐慕尼黑辦事處處長鄭兆元與科堡「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瑞茲奧(Carsten Ritzau)共同主持7日上午的特展開幕儀式。

主辦單位邀請慕尼黑邦立動物學收藏館館長勛尼哲(Klaus Schoenitzer)專題演講,介紹台灣鳴蟲的種類及特色。

鄭兆元表示,台灣除了擁有許多高科技產業,更有美麗的風景及稀有昆蟲及植物可以供大家欣賞。鳴蟲展的一大特色是展品是使用環保材料,都是用可以回收的紙類做成。

「台灣鳴蟲特展」展品兩年前在歐洲各地,包括匈牙利、捷克、荷蘭、瑞典和德國,巡迴展出。2012年2月最後一站是慕尼黑。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將展品捐贈給巴伐利亞邦立動物學收藏聯盟永久保存。

駐慕尼黑辦事處為充分運用台灣捐贈的展品,特別與聯盟合作,繼續在南德地區辦展。1020709

雲門40年 戶外公演作品選粹

創團40年的雲門舞集演出過無數經典舞作,早已成為台灣社會共同的文化記憶。

為慶祝這個重要的時刻,雲門舞集將於7月13日與7月20日,分別於兩廳院藝文廣場及台中市民廣場進行2場戶外公演,演出林懷民經典代表作「水月」、「松煙」、「如果沒有你」的精彩片段,以及「薪傳」中「渡海」一幕,完整重現雲門40年各時期的樣貌。

其中,「薪傳」是台灣第一齣以身體建構族群記憶的史詩舞劇,描寫先人開創自己命運的團結奮鬥。1985「薪傳」赴美公演,獲國外媒體讚譽「這是個贏得人心的舞團」。

「渡海」是「薪傳」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段落,已十多年不曾上演,這次雲門舞集40週年戶外公演將是重溫經典作品的難得機會。

原舞者推樂舞劇 找泰雅文化路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周羿伶台北9日電)成立22年的「原舞者」,睽違20年將以樂舞劇「Pu’ing˙找路」重返國家戲劇院,找回泰雅文化、部落認同的路。

為推廣原民文化,原民會和原舞者共同策劃原住民族大型史詩樂舞劇「Pu’ing•找路」,今天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舉辦售票記者會,原舞者也在現場表演精彩歌舞。

「Pu’ing•找路」邀請電影「賽德克巴萊」主要演員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羅美玲擔任男女主角;編舞家布拉瑞陽擔任導演兼編舞、編曲家范宗沛創作部分樂曲。

「Pu’ing」是泰雅族語「根源、家系」之意。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表示,這齣戲是在找家源、找根源的文化之路,排戲過程中,透過演員、舞者和歌者到部落裡看部落文化、人文環境等,讓演員更了解泰雅文化,使演出更有感情、更有生命力。

女主角羅美玲說,排練時聽到團員練習歌謠,她非常感動,因為從來沒有聽過如此原始、屬於自己部落文化的歌謠,也希望藉由此劇,讓更多人認識泰雅族文化。

男主角阿努表示,因為他是阿美族人,要用泰雅族語演出非常困難,「學了幾首歌就要三個月以上」,所以要不斷練習。主持人問到他是否準備好了,他巧妙回答,「會準備好」,引來現場笑聲不斷。

「Pu’ing•找路」即日起正式售票,11月1日至3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10207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ku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