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藝文

台北攝影博覽會 開創數位想像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7日電)科技的發達把數位影像創作帶到無限的可能,「2013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展現攝影家豐富想像力。

攝影從記錄走到虛擬,從科學走到藝術,短短170多年發展,說明攝影的未來發展空間無限,數位時代的崛起,攝影不再是攝影,是科技影像新產物。

「2013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呈現攝影家透過豐富的想像力與經驗的積累,把作品中的時間、空間、物質等組合,轉化營造出虛擬情境,展出包括藝術家平井和穗、Jean-Michel Fauquet、杜韻飛、馮君藍、宋宜璋等作品。

熱中於影像拼貼的先驅日本攝影師平井和穗,才華洋溢的他僅得年39歲,過世時是被發現在自己的工作室電腦前,正殫精竭慮地創造著一幅作品。

法國知名攝影師Jean-Michel Fauquet則透過棚內設計的簡單場景,表達出後現代的魔幻感,並且讓照片奇妙地呈現出繪畫與雕刻的效果,可說是攝影、繪畫、雕塑三者的總合。

寫實的杜韻飛把被安樂死的流浪狗擬人化,讓人看了心痛;馮君藍的人像是透過巧妙的安排,把人加以神聖化,讓人有敬仰之感,值得一看再看。

喜愛拍鳥禽的宋宜璋把飛禽的生動與美帶到另一個境界,有別於一般生態攝影。

「2013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19日至22日在台北市花博爭豔館展出。1020917

專屬畫廊 助藝術新秀進市場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7日電)文化部今天公布「2013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8名藝術家,並為他們媒合專屬畫廊,協助在今年藝博會進入藝術市場。

文化部連續6年舉辦「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推薦台灣35歲以下的年輕藝術新秀,歷年選出的MIT新人特區藝術家,將在當年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他們的作品。

今年「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吸引134名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報名徵件,最後選出8名年輕藝術家,包括張騰遠、黃琬玲、謝牧岐、黃于珊、張永達、謝怡如、吳權倫與蔡士弘。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群表示,今年「Made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和往年不同的是,將為這8名藝術家媒合在展覽期間的專屬代理畫廊。過去都是由經紀人去代理、推銷藝術家作品,今年結合畫廊的專業,有系統的把新銳藝術家作品推到藝術市場。

張騰遠媒合的畫廊為新苑藝術、黃琬玲是東家畫廊、謝牧岐是索卡藝術中心、黃于珊是觀想藝術、張永達是亞洲藝術中心、謝怡如是99度藝術中心、吳權倫是日光大道藝術空間、蔡士弘是尊彩藝術中心。

獲選的藝術家分別來自不同背景,皆具備豐富的展覽、獲獎經歷,展出作品形式除了壓克力、水墨、版畫及攝影等平面作品外,也有以織品及不同材料創作的複合媒材作品,今年也加入不少新媒體藝術類型的作品,顯現台灣當代藝壇蓬勃充沛的創作能量。

「2013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獲選的8名藝術家作品,將在11月8日至11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的「ART TAIPEI 201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1020917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 19日登場

記者張學暉/雲林報導

2013客庄12大節慶─「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活動,將於9月19日至10月13日陸續在崙背鄉、二崙鄉與西螺鎮等地舉辦系列活動,今年主題是「ET詔(跑)來客家庄」,因此主辦單位製作有飛碟模型及以哈密瓜為頭部的ET(外星人)造型看板,廣邀民眾前來體認詔安客家文化的創意與意涵,參加免費醬漬蘿蔔、陳釀豆腐乳教學,滷味達人PK賽品嚐票選等。

詔安七欠武術、開嘴獅及ET詔來崙背讀書會藝術走秀、詔安號飛碟、崙背惠華幼兒園幼童彩繪秀,為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活動記者會揭開序幕,台灣的客家族群中,依客語腔調有為『海陸』」及『四、大、平、安』等五大主要客語腔調,而「安」指的就是一般較為陌生的詔安腔,而雲林崙背、二崙與西螺三個鄉鎮則是客家族群中當年「詔安客」族群主要分佈的聚集地。

今天上午主持活動記者會的縣文化處長劉銓芝表示,近一個月時間的活動,於崙背、二崙及西螺鎮三地展開,幾年來客家委員會與雲林縣相關部門致力於客家文化工作的復甦努力,據查目前縣內尚有約13000人會講詔安客語。

詔安客家族群,祖先來自於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秀篆、霞葛鄉等位處山區的貧瘠鄉鎮,這一群「詔安客」渡海來台拓墾的時間相當早,約在明末清初時,就在雲林縣拓墾定居,距今至少有三百年的歷史。

劉銓芝處長表示,由於長期與閩南福佬聚落互動依存,經過社會變遷、通婚後家庭結構的轉變,在語言、生活習性、文化各方面產生福佬化,許多詔安客族後代漸漸地已經無法使用詔安客語,詔安客文化面臨失傳。

本活動是詔安客族居民深覺詔安文化面臨危機,自動發起整合籌畫辦理,提醒詔安客家族群對先民的崇敬,對自我文化、生活、習俗的重視與傳承,從活動中重新找回與探索過去生活的情感與價值,更讓全國民眾認識詔安客家文化的深遠涵意。

2013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即將於9月19日- 10月13日於崙背鄉、二崙鄉與西螺鎮三地展開。崙背鄉的客家文化意識最早抬頭,近年來從東興國小開始鄉土教學中客語與客家文化是教學主軸,再加上地方有心人士如七欠文化協會廖良元理事長等,對客家民謠的創作、教學不遺餘力。

今年更多樣更精彩的詔安歌中劇即將於 9月21日 在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開募當天展現;又二崙鄉的來惠社區保存大量優美的三合院古厝 9月28日 呈現回頭屋古屋情品味系列活動,10月2、3日在深坑社區為提倡生態保育重新恢復的「溪王祭」頗具看頭及;廖昭堂布袋戲同時也在二崙鄉三和村深坑橋演出。

9月21日 下午3點起,在崙背鄉客家文化館的「ET詔來崙背」開幕藝術走秀,將是一年一度的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開幕式。獅陣、藝陣、七崁武術與年輕人的巧裝扮相將讓大會氣氛high到最高點。

在秋高氣爽的季節,10月11-12日走一趟西螺,參加免費醬漬蘿蔔、陳釀豆腐乳教學,滷味達人PK賽品嚐票選等,今年西螺老街有更不一樣的藝術氛圍。活動詳情請看客家委員會2013客庄12大節慶及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及網站,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加。

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 28日登場

連續舉辦13年的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一年比一年盛大,2013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即將在9月28日至10月13日於三義鄉盛大舉辦,今年規畫「千人傳藝魯班祭」等活動,三義鄉公所更以「傳承木藝」為主軸,規畫一系列具有特色文化的活動,迎接這場盛會。縣府文化觀光局舉辦的「台灣國際木雕競賽」9件入圍作品,將在9月28日開幕典禮公布決賽名次及頒獎,並與「國際木雕藝術文流展」的101件作品至10月13日在三義木雕博物館展出。

今年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系列活動,9月28日將在三義木雕博物館前舉行開幕儀式,全鄉20支團隊社區才藝競賽外,並規畫獨特的「千人傳藝魯班祭」,期透過「祭魯班」儀式傳承客家尊師道的傳統文化,報名的民眾還可免費參加「魯班傳藝DIY」活動。

9月28日至10月13日之間每個周末推出的嘉年華活動,規畫有「彩繪烏克麗麗」、「城市街頭塗鴉」、「木版畫」、「彩繪戲偶」、「童話氣球創作」等5大主題藝術體驗,全程免費授課,即日起開放網路報名,不但可獲贈一張木雕博物館門票,且持作品在三義景點拍照上傳粉絲專頁,還有機會獲得精美木雕禮品。

活動期間邀請20位木雕師傅現場創作,在木雕商圈也有街粧藝術、DIY等體驗活動及街頭藝人表演等。另外,還安排有「雕塑師巡禮」,喜愛雕刻藝術的遊客在活動期間憑導覽地圖及貼紙護照,在會場及木雕街景點集滿點數,即可兌換精美紀念品,數量有限。

木雕節活動期間並提供免費接駁車服務,三義火車站-火炎山森林生態教育館-水美雕刻街(木雕博物館、神雕邨)-勝興車站-龍騰斷橋,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每20至25分鐘一班車,歡迎遊客多加利用。相關活動訊息可上「2013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活動網站或三義鄉公所網站查詢。

科舉在台灣 重現在台33進士風采

〔自由時報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台南市文化協會及北京台灣會館將於九月十八日到二十二日,在武德殿舉辦「科舉制度在台灣」專題展,展出清朝台灣地區三十三名進士的相關史料,並邀請十餘名台灣進士後人舉辦研討會。

珍貴文物 碑帖首度亮相

在展出文物中,除了有不少首度在台灣亮相的碑帖、全長七公尺的金榜等復刻本外,還有由台灣學子及官員帶頭倡議、帶起中國改革風潮「五人上書」等珍貴資料,讓人一窺先人風範。

台灣會館館長鄭大表示,科舉制度從隋朝大業元年(西元六○五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五年),綿延一千三百年,台灣在清朝時也加入科舉制度,前後共產生三十三名進士,第一位進士是陳永華的兒子陳夢球,最後一位進士則是參與「五人上書」的汪春源。

33名進士 台南就佔11人

三十三名進士中台南就佔了十一人,彰化有八人,嘉義有五人,顯見台南地區當時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在這三十三名進士中,出身台南的施瓊芳及施士洁是唯一的父子檔,由於地方出了兩名進士,居處米街(今新美街)一帶的土地公還「神以人貴」,破例戴有官帽。另外包括黃驤雲與張維垣是舅甥檔,蔡廷蘭與施瓊芳師生同榜等,在地方都傳為佳話。

文化協會理事長高國英指出,許多台灣進士對台灣文化及教育有相當大的貢獻,例如丘逢甲、許南英及施士洁,號稱清末台灣三大詩人,文學造詣傲人。而鄭用錫、蔡廷蘭、施瓊芳、蔡德芳等人都在地方主持書院,從事教育工作,作育英才,希望透過此次展覽,再現「台灣進士」集體風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ku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