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藝文

治警事件特展 開放扇形拘留室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3日電)治警事件今年適逢90週年,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紀念特展,同時首度開放參觀日據時代羈押人犯的扇形拘留室。

文化局今天在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舉辦「治警事件90週年紀念特展」開幕記者會,包括文化局長劉維公、蔣渭水基金會董事長顏文熙以及治警事件受難者王敏川的長孫王世文代表出席。

文化局表示,「治安警察法違反事件」發生於1923年12月16日,為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壓制「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的政治事件,當時台灣總督府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為名,針對台灣倡議設置議會的知識分子進行大規模逮捕,為「台灣政治運動史上反抗殖民統治的里程碑」。

遭拘押的台籍知識菁英包括蔣渭水、石煥長、蔡培火、林幼春、蔡惠如及王敏川等人,另並搜索、傳訊50人。

記者會現場除架設巨大的「黑牢」意象模型外,還有國父紀念館常任漢詩吟唱教授洪澤南及詩歌團隊現場朗讀獄中詩文,帶大家一同賞析日據時期反殖民陣容漢文詩作。

文化局表示,為讓民眾了解這段政治迫害案歷程及先賢爭取平等的犧牲,「治警事件90週年紀念特展」將從即日起至11月5日展出,包括90年前印製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理由書」和「台灣民報」等珍貴歷史文獻及圖片都在現場展示。

此外,展出地點也是日據時期用來監控、逮捕台籍知識分子的「台北北警察署」,格外具歷史反諷意義及價值;同時也首度開放參觀昔日用來羈押人犯的扇形拘留室,每週六早上9時有免費導覽,歡迎民眾踴躍參加。1020803

美髮師變畫家 黃妙慧創作展登場

以美髮師對造型、色彩的敏感度,國一就失學的黃妙慧,從十年前開始潑墨畫作,並搖身一變而成為畫家,從今天(3日)起至十四日止,她的畫作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展出,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臺東生活美學館表示,黃妙慧是一位用生活與夢想在作畫的素人畫家,年輕時因為家中有八個兄弟姐妹,為了幫助家計,她才剛上國中一年級,就被迫失學投入美髮業,一待就是三十八年;不過,從事美髮的生涯,卻讓黃妙慧發現線條、造型與顏色的趣味性與魅力,等到陪國小女兒一起學畫時,終於引發她拿起畫筆,漸漸成為畫家。

黃妙慧說,每天家人就寢後,才是她在畫布上盡情揮灑的時間,她的人生經歷和學畫的故事,也曾激勵許多人,多年來的畫作如「彩繪東海岸」、「物語」、「秋夜」等,曾獲邀臺東美展實參展。(照片:吳鳳雪攝)

國美館展出 環景創作「無人飛行器」

國立台灣美術館為推動台灣數位藝術創作之發展,透過公開徵選機制徵求具創新及實驗性之創作計畫,藉以提供藝術家創作資源及發表作品之管道,自即日起至09月22日展出「2013數位藝術創作案」徵件獲選作品「張騰遠:無人飛行器—末日後的泰德美術館」,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前來國美館一窺末日後的奇幻歷險。

 

張騰遠這次2D動畫作品〈無人飛行器—末日後的泰德美術館〉的發想來自於「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的考古節目內容,使他思考若地球遭逢世界末日後,一群來自外星的人種對地球進行考古時,對於當代藝術作品的解讀會激盪出什麼樣有趣的火花?於是他將360度環型的空間作為飛行器的觀看窗口,假想外星種族「鸚鵡人」來到英國泰德美術館見到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氣球狗〉(1994-2000)雕塑,卻認為它可能是當時地球人的交通工具,或是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1991)的鯊魚,可能是當時地球的觀賞魚,又或是白南準(Nam June Paik)的〈電視佛陀〉(1974),可能是當年地球戲劇迷的樣貌等等令人莞爾的奇想,觀眾則以「鸚鵡人」的角度參與這個時空旅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前來國美館一窺末日後的奇幻歷險。

劉克襄:溫暖人文 台旅遊魅力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新加坡3日專電)作家劉克襄和新加坡民眾分享台灣旅遊經驗,他說在台灣旅遊最有魅力的,就是各式溫暖的人文風景,讓新加坡人相當嚮往。

旅遊作家劉克襄應台灣觀光局新加坡辦事處邀請,今天在台灣休閒旅遊趣見面會上,分享在台灣的旅遊樂趣和交通方式。

劉克襄向在場的新加坡民眾推薦,在台灣旅行最有魅力、最可愛的地方,就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自己搭巴士到處看,看到有趣的風景就停下來,看到有趣的小店就下車,這是團進團出看不到的風景。

劉克襄說,他曾經在台南鄉間的冰店,遇到載著一車芒果的媽媽,熱情地將整車芒果送給他;冰店的老闆不計較成本製作牛奶冰,劉克襄問老闆可不可以報導他的店,老闆說:「千萬不要,我這樣會太忙,賺這些就夠了」。

劉克襄也曾搭乘嘉義到台南海邊的台灣好行巴士,司機兼導遊,熱情介紹每個景點,還推薦劉克襄一行人去買某個攤販的蚵爹,他們要離去時,攤販老闆特地出來向司機鞠躬道謝,「這就是台灣鄉下的溫暖」。

劉克襄還推薦台灣的鐵道旅遊,他說在平溪線上的火車站,遇到幾個高齡80到90歲的日語翻譯志工,每個都熱情有勁,「在台灣旅行最可愛的就是人」。

這些有趣的人文小故事讓在場近300名新加坡民眾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哄堂大笑,有人提問時表示很嚮往台灣鄉下的熱情,想到台灣一遊,演講結束後大家還是圍著劉克襄,想多了解台灣旅遊的細節。1020803

英國首獎舞碼走上街頭 民眾圍觀欣賞

一群現代舞者捨棄舞台,以市區街道作為展演場所,三十歲的編舞家周書毅帶領十三位舞者,在花蓮市鐵道商圈呈現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全球舞蹈比賽首獎作品《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吸引上百位民眾圍觀欣賞。

編舞者周書毅表示,每年暑假都會選擇一個城市去表演,而能在東部表演相當不易,考量到車程、經費等,竟然表演不架燈、不售票,在哪做展演都不受限,因而串連起宜蘭、花蓮、台東,也想看看民眾對於舞蹈有什麼樣的想法。(T)

(攝影:潘貴人)

東海膠彩教育特展 林之助「洋蘭」參與展出

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立三十週年,自即日起至8月16日於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舉辦「東海膠彩教育特展」。此次林之助老師的知名畫作「洋蘭」也參與展出,使得三十週年系列活動「承繼與開創」,具備重大的意義。;第二次展出為9月3日至21日止。

1983年,東海美術系在收藏家周勱夫先生以及梅可望校長的促成下,創立了當時中南部第一所美術科系,並聘請蔣勳先生擔任創系系主任,開啓了台灣美術史上的一頁嶄新里程。三十年來,東海美術朝向兼具理想性與時代性接軌的規劃,並歷經多次課程內容的調整,漸次確立清晰嚴謹的課程結構。1985年,膠彩課程在蔣勳老師誠懇的三度請託之下, 林之助老師來到了東海,開創了現代膠彩教育在學院中開設的先河。爾後,膠彩主修類別在詹前裕老師的推動下,不僅逐漸形成具有進階式教學的課程架構,更在1995年東海美術系成立美術研究所時,建立了台灣第一個以膠彩為主要創作研究方向的主修組別。之後,隨著美術研究所在職專班的開辦,更吸引了許多喜好膠彩藝術、從事膠彩繪畫多年的社會人士陸續加入東海的陣容。

詹前裕老師由十多年前起,在每年的暑假期間,已連續舉辦了13屆的膠彩夏令研習營,並陸續邀請日本重量級膠彩畫家教授前來東海講學, 除維繫膠彩藝術持續學習的動能,並提供與國際間膠彩同好交流的最佳機會。沒有年齡上的距離,美術科系與非本科同學間;社會藝術愛好人士與專業畫家等齊聚一堂,相互提攜與觀摩,成為膠彩學習創作上每年歡樂又充實的嘉年華會,同時也成為台灣推廣膠彩藝術的最重要平台。直至今日,東海不僅培育出許多以膠彩為專攻的當代創作人才,更成為提供台灣其他院校開設膠彩課程與推廣膠彩藝術的主要師資來源。凡此種種,建構了東海作為台灣膠彩藝術發展的重鎮與形塑藝術特色的堅固基礎。

展出的作品除了顯現東海膠彩畫長期以來的教學成果外,亦可見東海開闊而沈靜的人文環境和質地,蘊涵在各個階層創作者的氣息中。藉由不同階段、不同年齡層、不同學習背景的畢業生作品,透過多樣化呈現的創作形態與樣貌,讓觀者有更多的機會認識東海膠彩教育培育下的學生,所具備多樣而獨特的創作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ku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