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藝文

莫言自嘲半文盲 從小用耳閱讀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23日電)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今天說,他自幼雖是半文盲,但用耳朵閱讀,了解人生百態,盼藉此勉勵大家把壞事變好事。

莫言上午到宜蘭礁溪佛光大學參訪,並於校內的懷恩館國際會議廳中,從校長楊朝祥手中,獲得佛大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隨後發表演說,吸引數百名師生聆聽,現場座無虛席,連樓梯走道上也坐滿聽眾。

莫言說,近日參觀佛光山許多環境,見到殿堂與佛像的感召力,享受精神安慰與感受文化生命,當然在佛光山享受精緻的素食也是一種享受,「如果這時再吃葷的話,真是太沒有理由」。

莫言表示,宜蘭過去已讓他印象深刻,當地的知名小說家黃春明於2002年與他同台時,黃春明還贈送他一支名貴鋼筆,這支鋼筆還在使用,也用此寫出許多作品。

提到文學創作,莫言說,他從小在中國學到與佛法背道而馳的仇恨教育與階級鬥爭,被教導敵人就是美國與「蔣匪」、被教導每人都是敵人,因此每當東南風吹起時,從台灣空飄到中國的心戰傳單讓他們害怕又高興,害怕的是,若不小心持有,可能家破人亡;高興的是,傳單下面有餅乾與牛肉可以吃,但當時的社會也缺少愛與善意。

他表示,這代表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社會性與普遍人性存在的重要性,普遍人性是文學家最關注與必須描述的部分;他的作品也一樣,唯有深入了解人性,才能打動讀者,讓人熱淚盈眶。

當別人在用眼睛閱讀時,他已在用耳朵閱讀。莫言自嘲,他只唸到小學五年級,從小就是半文盲,當時村內的書不多,讀完後沒書可看,這樣的情況下只能聽村民或說書講故事,透過許多歷史傳奇,了解人生百態;他的小說能走向世界,與描述廣泛的民間生活分不開。

他表示,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若他從小順利求學,一路唸到博士,還可能不會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人們唯有經過苦難磨練,把苦難化為鬥志,才會知道真正的幸福。

莫言也說,文學創作也要透過大量閱讀,了解過去與現今的小說家寫過哪些題材,這樣才能夠有廣泛的知識經驗,慢慢形成自己創作風格。

他表示,創作也要充滿真情的關懷與悲憫,例如常見人們在廟內的功德箱投錢時,都會刻意把錢高高舉起,刻意要給別人看到;在災難募款會場時,也常見有人在捐款時,會把金額寫在大紅紙上,讓記者拍照,這樣雖也不錯,但善欲人知不是真善;真正行善是發自人的內心,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1020923

台灣指揮登國際樂壇 奪貝桑松首獎

台灣音樂人在國際賽事中表現亮眼,24歲的北藝大音樂系研究所學生吳曜宇,榮獲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這是台灣繼國家交響樂團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1988年於二十八歲獲獎後,再度有人於此賽掄魁。

隨著優雅的指揮傳出曼妙的音樂聲,戴著眼鏡的年輕指揮家,名叫吳曜宇,而他剛在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拿下首獎,更贏得最佳觀眾獎及樂團獎,一戰成名。吳曜宇大學就讀元智資傳系,當時在擔任管弦樂團長,之後以第一名考進北藝大音樂系,雖然非科班出身,也沒有出國深造,但指導老師說一看就知道他是天才型的學生。北藝大指導老師林惠珍:「這個小孩真的是天才型的小孩,非常的敏銳,那種靈敏度,那種親切度,你可以感覺到說這個小孩真的是為音樂而生的小孩。」

吳曜宇這次在國際賽事中更贏得了多個樂團的演奏合約,年僅24歲的他,十分謙虛,只說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未來他會持續在音樂界努力,繼續發光發熱。

香港週11月將在台北舉行

(中央社香港23日電)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協辦的「香港週2013@台北」,將於11月29日起在台北正式啟動,盼透過一系列展覽和藝術表演,呈現香港的人文與創意。

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召集人毛俊輝今天在記者會上介紹「香港週2013」活動指出,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首次於台北舉辦「香港週2012」,以「文化創意」為主題,安排了多個香港精英演藝團體及藝術家到台北演出,推動兩地的文化交流及聯繫,得到台灣藝術工作者和廣大民眾熱烈支持。

他強調,承接去年的豐碩成果,今年「香港週」以「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希望透過視覺藝術及歷史展覽,及兩個專業藝團的演藝節目和一系列延伸活動,為台灣觀眾呈現一個「蘊含深厚本土歷史文化、不斷創新向前邁進的香港」。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則表示,康文署很高興能夠再次與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合作,參與籌辦「香港週2013」的文化藝術節目。

馮程淑儀也指出,康文署除統籌各項表演節目到台北演出外,也參與兩項展覽籌劃工作,分別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籌劃的「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及香港藝術館籌劃的「身是客」當代藝術展。

她說,這兩項展覽曾遠赴新加坡和英國利物浦雙年展展出,獲得很高評價。這次能在台北同期展出上述展覽,貫徹今年「香港週」的「傳承與創新」主題;期盼今年的節目能承接往年佳績,再創高峰,進一步拉近港台間的文化聯繫。

「香港週2013」也繼續獲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旅遊發展局全力支持。1020923

吳念真:善用天然建材 有效節約能源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是沒有人真的去關心,能源議題就是其中一種。」知名導演吳念真出席汗得學社舉辦的「冰塊解密」活動,邀請民眾參觀完全由天然素材建造,能保持冬暖夏涼的「太陽小屋」,並呼籲民眾關注能源議題,支持天然能源替代方案,讓人類與地球能夠永續共存。

「北極的冰山在融化,南極的冰原也在融化,不只是北極熊與企鵝,大家生存的世界,都跟冰塊一樣,在融化…」以推動公民能源教育與建造「能源房屋」為主要訴求的汗得學社,希望證明天然的建築材料,就足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工作人員於22日將一塊大冰塊放入新搭建的太陽小屋,邀請全國民眾在1週之後,共同見證太陽小屋裡冰塊不融化的奇蹟。

汗得學社採用完全天然的建材,包括能有效阻隔屋外氣溫變化的木質纖維板,石灰、黏土等塗料,亞麻仁油及清水等溶劑,蓋成一棟太陽小屋,施工過程完全不會散發異味,完工後也不會隨時間釋出有毒物質,甚至還有吸收濕氣的防霉效果,既環保又健康,更重要的是「不靠冷暖氣機也可以冬暖夏涼」。

秉持「人道(Humanity)、另類可能(Alternative)、自然(Nature)、對話(Dialogue)」等理念,並以4字字頭組成「汗得」(HAND)為名的汗得學社,起源於德國,在能源革命的時代,從經濟、社會及文化等面向,提供最適合人類及自然的科技策略;台灣汗得學社推廣能源建築有成,在台北萬華、桃園大溪及龍潭、南投潭南、高雄那瑪夏,甚至白俄及印尼亞齊等地,都可以見到汗得「協力造屋」的成果。

「台灣最可愛的地方,就是總有一群傻人去做傻事。」吳念真肯定汗得學社投入能源開發及推動能源教育的成果,「其實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善用地球上的能源,然後在地球上長久的活下去。」汗得學社社長胡湘玲補充說明,「汗得追求的,就是一個『與自然和解』的生活方式。」

圖說:知名導演吳念真與國小學童對談,表示人類應該停止對大自然的掠奪,將精力投注於替代能源的開發。(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延伸閱讀:汗得學社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冰塊解密」活動,猜猜看1週之後,太陽小屋裡冰塊到底還剩下多少?

http://iceblockaction2013.blogspot.tw/p/blog-page_9526.html

新吳門畫派水墨 嘉義大學展出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23日電)大陸蘇州國畫院「新吳門畫派」17名畫家的水墨畫作,今天起在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展出,25日開幕典禮將有兩岸代表揮毫交流。

嘉義大學人文藝術中心表示,「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水墨畫作品展」今天起至10月1日在嘉大民雄校區大學館展覽廳舉行,參展畫家有17名、代表作58件。

主辦單位指出,這場畫展將於25日中午12時30分舉行開幕茶會,當天下午2時由嘉大視覺藝術學系師生,與「新吳門畫派」蘇州市美術館協會成員代表,現場揮毫交流。

嘉大人文藝術中心表示,「吳門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明代中葉形成之後,即不斷演變與發展,明末四大家沈周、唐伯虎、文徵明、仇英等,是當時具代表性人物。

至於「新吳門畫派」除了延續此一傳統畫派的基礎與創作風格之外,更熱愛自然、感悟生活,並關注民生、貼近時代,畫風自由,選材多樣,不僅傳承文化,更體現時代精神。

主辦單位表示,「新吳門畫派」的成員閱歷豐富,學養深厚,是大陸蘇州美術界群體性最具實力和影響的畫壇代表。

「新吳門畫派」自2007年至2009年分別在北京、江蘇、上海展出,2010至2012年受邀至義大利、德國、法國、比利時、丹麥、日本、美國等地巡迴展出。10209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kun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